人們都說工程人青春的記憶有很多,我想經歷越多的青春才越精彩吧。
如果說我對何鑫鑫的印象,可能是他每次做塌落度試驗時的忙碌身影,或者是他每次拉著試塊和鋼筋前往檢測公司時的匆忙腳步,也許是他拿著觸探儀做地基承載力檢測時的堅毅目光,亦或許是他拿著手電筒幫助現場工人解決問題時的細心講解……大家都說,何鑫鑫骨子里有著一種不怕苦、能吃苦、干成事的精氣神,我想,這就是大家對一位90后工程人莫大的贊許。
歲月向前,時光向后,夢想往左,生活往右。1991年出生的何鑫鑫在參加工作后干過電焊工、做過物資材料員、現場調度員、再到后來的一直從事的試驗室工作,這十年中,他的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實,同時多部門的工作經驗也為他后來從事試驗室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是他的存在,大家對漯河項目部的工程質量有著極大的信心。
“混凝土塌落度±190,符合澆筑要求”“小宋,我想用下車,去下檢測公司”“地基承載力符合要求、可以進行下一步施工”……這些都是何鑫鑫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說的話,從圖紙、材料、試驗、再到驗收,這中間的每一個環節他都時刻關注,注重落實,用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不厭其煩的質量試驗為漯河項目的工程質量保駕護航,也為項目部青年職工樹立了前進的榜樣。
項目自進場以來就面臨著工期緊,再加上新冠疫情、設計圖紙改動頻繁的影響,現場施工存在較大風險。何鑫鑫從不抱怨,以苦為樂,把這段旅程當做自己人生的財富,他總是背著挎包,懷揣圖紙,拿著儀器和手電筒,不分晝夜,扎根一線,在項目部垃圾池澆筑期間,他不懼酷暑,頂著三十八度的高溫在太陽下一站就是一天。
“學習使我強大”這六個字一直是何鑫鑫的手機鎖屏,字雖簡短,卻孔武有力。在公司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發展愿景下,他總是利用空余時間鉆研圖紙,研究規范,努力給自己充電,擴寬自己的業務領域,他還經常拿著小本,追著業主的技術顧問詢問自己的專業疑惑……正是這樣一位在外人問題眾多的“話布口袋”為漯河項目的工程質量守住了大閘。
“一人把關一處安,人人把關穩如山”這是何鑫鑫在漯河項目質量月演講比賽中所說的話,而在實際工作中,他也是這樣做的,多次組織現場技術質量交底,對進場材料嚴格驗收,嚴格按照“人、料、械、法、環”的五大因素環節每天巡查現場,經常性跑的雙腿沾滿泥污。
時間會回答成長,成長會回答夢想,夢想會回答生活,而生活會回答青春的模樣。如果有人要我何鑫鑫的青春是什么?我想他的青春應該是一片藍天,不納烏云,只鋪金芒;是一張圖紙,不離行囊,只繪夢想;是一席工裝,不畏風雨,只向成長;是一腳泥濘,不舍晝夜,只為擔當;是一生電建,不懼過往,只創輝煌。
工作中的何鑫鑫